綠化施工養(yǎng)護是保障綠化項目從 “建成” 到 “長效存活、景觀達標” 的核心環(huán)節(jié),涵蓋施工準備、現(xiàn)場施工、后期養(yǎng)護三大階段,每個環(huán)節(jié)均需遵循科學規(guī)范,才能實現(xiàn)綠化景觀的生態(tài)價值與觀賞價值。
?
綠化養(yǎng)護是 “三分種、七分養(yǎng)”,需根據(jù)植物生長周期(緩苗期、生長期、休眠期)制定養(yǎng)護計劃,核心包括澆水、施肥、修剪、病蟲害防治、其他防護五大模塊。
1. 澆水:“按需供給,避免盲目”
澆水需遵循 “見干見濕、澆則澆透” 原則,根據(jù)植物類型、季節(jié)、土壤濕度調整:
按植物類型:
喬木:緩苗期(種植后 1-3 個月)每 7-10 天澆 1 次水,生長期(春夏季)每月澆 1-2 次,休眠期(冬季)少澆水(北方地區(qū)需澆 “防凍水”,次年早春澆 “返青水”);
灌木 / 花卉:需水量比喬木大,夏季高溫時每 3-5 天澆 1 次,避免土壤干旱;
草坪:保持土壤表層濕潤,干旱時每 2-3 天澆 1 次(澆水時間選清晨或傍晚,避免正午高溫蒸發(fā))。
關鍵注意事項:
忌積水:雨后及時清理樹盤、草坪積水(尤其是不耐澇植物,如櫻花、紫薇);
水質:避免用含鹽、含堿的水(如工業(yè)廢水),北方地區(qū)可定期澆 “酸性水”(如淘米水發(fā)酵后稀釋),改善土壤鹽堿化。
2. 施肥:“適時適量,對癥補充”
施肥需結合植物生長需求,避免 “過量燒根” 或 “缺肥弱長”,分為基肥和追肥:
基肥:以有機肥為主,在植物休眠期施用(如秋季給喬木施腐熟羊糞,每畝 500kg),緩慢釋放養(yǎng)分,改善土壤結構;
追肥:以速效肥為主,根據(jù)生長期補充:
春季(返青期):施氮肥(如尿素),促進枝葉生長(喬木每株施 0.5-1kg,灌木每平米施 50-100g);
夏季(開花期):施磷鉀肥(如磷酸二氫鉀),促進開花結果(花卉每平米施 30-50g,葉面噴施效果更佳);
秋季(養(yǎng)分積累期):施復合肥(氮磷鉀均衡),增強植物抗寒性(避免施純氮肥,防止徒長)。
注意事項:
施肥需在土壤濕潤時進行(避免干旱時施肥燒根);
根系淺的植物(如草坪、花卉)宜淺施(深度 5-10cm),喬木可在樹冠投影處挖環(huán)形溝深施(深度 20-30cm)。
3. 修剪:“塑造樹形,調節(jié)生長”
修剪的核心是 “通風透光、保持景觀性”,不同植物修剪方式不同:
喬木修剪:
緩苗期:修剪病弱枝、交叉枝、過密枝(保留 3-5 個主枝),減少水分蒸發(fā);
生長期:疏剪內膛枝,保持樹冠通風;高大喬木需控制高度(避免觸碰電線),修剪時用專業(yè)工具(如高空修剪鋸),切口平滑并涂抹愈合劑(防病菌侵入);
冬季(休眠期):重剪徒長枝,塑造樹形(如行道樹修剪成 “杯狀形”“開心形”)。
灌木修剪:
觀花灌木(如月季):花后剪去殘花(保留 2-3 個飽滿芽),促進二次開花;
綠籬灌木(如冬青):定期修剪(每月 1 次),保持整齊的高度和形狀(如矩形、梯形),修剪時頂部略窄、底部略寬(避免底部枝葉因光照不足枯萎)。
草坪修剪:
遵循 “1/3 原則”:每次修剪高度不超過草高的 1/3(如早熟禾草坪保持高度 8-12cm,修剪后留 6-8cm);
頻率:春夏季(生長快)每 1-2 周剪 1 次,秋冬季(生長慢)每 3-4 周剪 1 次;
工具:修剪機刀片需鋒利(避免撕裂草葉),修剪后及時清理草屑(防病蟲害滋生)。
4. 病蟲害防治:“預防為主,綜合防治”
病蟲害防治需避免 “見蟲就打藥”,優(yōu)先采用物理、生物防治,必要時合理用藥:
預防措施:
選擇抗病蟲品種(如抗蚜蟲的紫薇品種);
保持通風透光(避免過密種植);
定期清理枯枝落葉(減少病蟲滋生環(huán)境);
冬季涂白(喬木樹干涂白,配方:生石灰 10 份 + 硫磺 1 份 + 水 40 份,防凍、防蛀干害蟲)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