?景觀改造園林設計是指在一定的地域范圍內,基于對現有景觀的評估和分析,運用科學與藝術的手段,對園林的空間布局、植物配置、景觀小品等要素進行重新規劃和設計,以改善和優化景觀效果,滿足人們對環境美學、功能使用以及生態保護等多方面需求的實踐活動。以下是一些景觀改造園林設計的建議:
?

前期規劃
明確目標與定位:與業主充分溝通,明確景觀改造的目標,如打造休閑娛樂空間、提升環境美觀度、增加生態功能等。同時,考慮園林的使用人群和使用頻率,以便確定設計的重點和方向。
場地分析:對場地進行詳細的勘察和分析,包括地形地貌、土壤條件、光照情況、現有植被以及周邊環境等。了解這些因素可以幫助設計師因地制宜地進行設計,充分利用場地的優勢,避免或改善不利條件。
整體布局
功能分區:根據園林的使用功能,合理劃分不同的區域,如休閑區、觀賞區、兒童活動區、運動區等。確保各個區域之間既相互獨立,又能通過合理的路徑和景觀元素相互聯系,形成一個有機的整體。
空間層次:運用植物、地形、建筑小品等元素營造豐富的空間層次。例如,通過種植不同高度的植物,形成高低錯落的景觀效果;利用地形的起伏打造山丘、谷地等,增加空間的立體感;設置亭臺樓閣、廊架等建筑小品,豐富空間的視覺效果,同時為人們提供休息和觀賞的場所。
植物配置
選擇適宜植物:根據當地的氣候、土壤條件以及場地的光照情況,選擇適宜生長的植物品種。優先選擇鄉土植物,它們具有較強的適應性和抗逆性,能夠降低養護成本。同時,考慮植物的季相變化,搭配不同季節開花、結果的植物,使園林在不同季節都能呈現出獨特的景觀效果。
搭配方式:注重植物的搭配方式,形成豐富的植物群落。可以采用喬、灌、草相結合的方式,增加植物的多樣性和穩定性。同時,考慮植物的色彩、形態、質感等因素,進行合理搭配,創造出美觀、和諧的植物景觀。例如,將葉色鮮艷的植物與葉色淡雅的植物搭配,將形態優美的植物與形態規整的植物搭配等。
景觀小品
風格統一:景觀小品如雕塑、水景、園燈、座椅等,應與園林的整體風格相統一。無論是現代簡約風格、中式古典風格還是歐式風格,景觀小品都應作為整體景觀的一部分,起到烘托氛圍、點睛之筆的作用。
功能性與美觀性結合:景觀小品不僅要具有美觀性,還要具備一定的功能。例如,座椅的設置要考慮人們的休息需求,位置要合理,方便人們使用;水景不僅要美觀,還要考慮其循環系統的運行,確保水質清潔,同時要注意安全防護措施,避免發生意外。
道路與鋪裝
道路規劃:根據園林的功能分區和人流走向,規劃合理的道路系統。主要道路要滿足通行順暢的要求,寬度適宜,能夠方便人們到達各個區域;次要道路和小徑則可以更加靈活,采用蜿蜒曲折的形式,增加游覽的趣味性和神秘感。
鋪裝材料選擇:道路和廣場的鋪裝材料應根據園林的整體風格和使用功能進行選擇。可以選擇天然石材、木材、地磚、鵝卵石等不同材料,通過不同的鋪設方式,營造出不同的景觀效果。例如,天然石材鋪裝可以營造出簡潔大氣的氛圍,鵝卵石鋪裝則更具自然古樸的感覺。
照明設計
功能照明:設置足夠的照明設施,滿足園林在夜間的使用功能。例如,在道路兩側、廣場、入口等位置設置路燈、地燈等,確保人們在夜間能夠安全通行和活動。
氛圍照明:利用燈光營造出不同的氛圍和效果。例如,通過投射燈照亮植物、雕塑、建筑小品等,突出它們的形態和質感;在水景周圍設置水下燈,營造出波光粼粼的浪漫氛圍。同時,可以根據不同的區域和功能,選擇不同顏色和亮度的燈光,如在休閑區采用柔和溫暖的燈光,在運動區采用明亮的燈光。
可持續性設計
雨水收集利用:設計雨水收集系統,如雨水花園、雨水桶、滲透鋪裝等,將雨水進行收集和凈化,用于灌溉植物、補充水景等,減少對城市供水的依賴,同時也能起到緩解城市內澇的作用。
節能措施:在照明設計中,盡量采用節能燈具和智能控制系統,根據不同的時間段和環境亮度自動調節燈光亮度,降低能源消耗。此外,可以利用太陽能光伏發電系統為園林中的一些設施提供電力,如路燈、景觀燈等。
后期維護
制定維護計劃:景觀改造完成后,需要制定詳細的維護計劃,包括植物的修剪、澆水、施肥、病蟲害防治,以及景觀小品、道路鋪裝等設施的定期檢查和維修。明確維護的時間、內容和責任人,確保園林景觀能夠長期保持良好的狀態。
考慮維護成本:在設計階段就要考慮到后期的維護成本,選擇一些易于養護、耐病蟲害的植物和耐久性好、維護簡單的景觀材料,降低長期的維護費用。同時,合理規劃灌溉系統等設施,提高水資源的利用效率,節約維護成本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