小區綠化養護是保障小區生態環境、提升居住舒適度的重要工作,需要結合植物生長規律、季節變化及小區實際需求,進行科學管理。?
日常養護是維持綠化景觀的核心,主要包括以下方面:
1. 灌溉與排水
灌溉原則:根據植物種類(耐旱 / 喜濕)、土壤濕度及天氣調整,遵循 “見干見濕”(土壤表層干燥后再澆水,澆則澆透)。
喬木:重點澆根部,成年樹可減少頻率,幼苗或新栽樹需保持土壤濕潤。
灌木與地被:夏季高溫時早晚澆水,避免正午暴曬導致水分蒸發過快或灼傷根系;冬季中午澆水,防止水溫過低刺激根部。
草坪:采用噴灌,均勻覆蓋,避免積水,尤其雨季需減少灌溉。
排水處理:雨季及時清理排水溝、疏通草坪低洼處,防止植物爛根(如月季、梔子花等忌積水植物需特別注意)。
2. 施肥管理
施肥時間:春秋季為植物生長旺季,需重點施肥;夏季高溫、冬季休眠期減少或停止施肥。
肥料選擇:
有機肥(如腐熟的羊糞、雞糞):適合作為基肥,改善土壤肥力,每年秋冬施一次。
復合肥(氮磷鉀均衡):促進枝葉生長、開花結果,生長期(3-9 月)每月施一次。
專用肥:如草坪專用肥(高氮促進葉片翠綠)、花卉肥(高磷鉀促進開花,如磷酸二氫鉀)。
施肥方法:喬木沿樹冠投影邊緣挖溝埋肥;灌木、地被撒施后澆水;草坪結合灌溉撒肥,避免肥料堆積灼傷葉片。
3. 修剪與造型
喬木修剪:
疏除病枝、枯枝、交叉枝,保持樹冠通風透光;
控制高度,避免枝條遮擋住戶采光或觸碰電線;
新栽喬木前兩年輕剪,成形后每年冬季修剪一次。
灌木修剪:
花灌木(如月季、紫薇)花后剪去殘花,促進下次開花;
綠籬(如冬青、黃楊)定期修剪保持整齊造型,春夏季生長快時每月一次。
草坪修剪:
留茬高度:冷季型草坪(如黑麥草)5-8cm,暖季型草坪(如狗牙根)3-5cm;
頻率:生長季(春夏季)每周一次,秋冬季減少至每月一次,避免一次修剪超過草高的 1/3(防止斑禿)。
4. 病蟲害防治
預防為主:
保持綠化區清潔,及時清除落葉、枯枝(減少病菌滋生);
合理修剪增強通風,避免植物過密導致濕度偏高。
常見病蟲害及處理:
蟲害:蚜蟲、紅蜘蛛(用吡蟲啉、阿維菌素噴霧);天牛(人工鉤殺幼蟲,樹干注射敵敵畏); lawn 夜蛾(草坪害蟲,用氯蟲苯甲酰胺防治)。
病害:白粉病(月季、紫薇常見,用多菌靈、甲基托布津);銹病(草坪、海棠,用三唑酮);根腐病(積水導致,先排水,再灌惡霉靈)。
安全用藥:選擇低毒、低殘留農藥,避開居民活動高峰(如清晨或傍晚),施藥后設置警示標識。
5. 雜草清除
人工拔除:針對雜草較少的區域,尤其是花境、灌木根部,避免雜草爭奪養分。
化學除草:大面積草坪可使用選擇性除草劑(如防除闊葉雜草的 2,4-D 丁酯),注意避開花卉和灌木,防止藥害。
覆蓋抑制:在樹池、花壇鋪設 mulch(樹皮、碎木屑),既抑制雜草,又保水保溫。